常盈橋,是為紀念常盈倉而建。講常盈倉就要先向大家介紹運河漕運,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是古時物資來往的大動脈,說北京是“從水上漂來的城市”就是講漕運對于北京城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江南之財富維系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漕運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官辦經濟活動,是將富庶的南方田賦只要是糧食集中由水路輸送到首都的一種重要物流方式。漕運起源于秦漢,興盛于唐宋,沒落于明清。
淮安作為水陸要沖,一直是漕運中心、鹽業(yè)中心、糧食倉儲中心和造船中心。明清時,每年要將南方所產的糧食運往京城和北方,此糧稱為“漕糧”。據(jù)史書記載,明清朝每年經淮安進京的漕糧為400萬擔上下。常盈倉建于明永樂年間,當時被譽為“天下糧倉”,有800間倉房,可容納150萬石漕糧,“居天下強半”。是朝廷的主要糧倉,咸豐十年,捻軍攻下清江浦,常盈倉被毀,清光緒年間再次修建,更名為“豐濟倉”。是全國囤積漕糧的四大名倉之一。電視劇《天下糧倉》即以其為原型。